00471认知心理自考重点题库:自考心理知识精选题库【十五】

时间:2024-03-29 04:1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自考# 导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自考心理知识精选题库【十五】》供您查阅。

  33.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个体与个体之间所怀有的相互友好,彼此喜欢的积极感情和态度。又称人际魅力。人际吸引使个体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满足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需要。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原因如下:

  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或最初的邂逅是许多早期经验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最初的印象支配着一个人世间其后对另一个人的行为,使其作出与这一印象相一致的行为反应,反过来这又对第一印象起了强化作用。这与一般的经验也是吻合的。当个体对对方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通常就会认为对方有良好的品质、特征,就会被对方所吸引,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

  2、身体外貌,所有年龄不同的人都会比较喜欢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人外表具有吸引力,也常被人看做更可能具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格品质,如聪明、机灵、和善、谦逊、善交际等。还有证据表明,男性被女性所吸引与女性被男性所吸引两种情况相比较,身体外貌对前一种情况有更大的影响。另外,在特定的文化或亚文化中,评价人的外貌的吸引力是相当一致的,但是究竟那些特定的属性或它们的不同组合可被确定是潇洒或漂亮的外貌则至今仍所知甚少。

  3、行为举止。个体的行为举止会影响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因为,印象常常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举止及其出现的背景进行观察后得出来的。归因问题的研究也指出,常常有把另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相应人格特征来解释的倾向。如敌意行为就被归因于攻击,助人行为则被归因于和善等等。这往往极大地影响对一个人持喜欢进而被吸引,还是持讨厌进而遭排斥的态度。也有证据指出,喜欢进而吸引会受微笑、视线接触、身体姿势等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关于言语行为的影响则大多集中在个体披露友好信息的方面。但与先前有关的理论概括则相反,并没有发现披露自己的友好信息的程度与由此使他们有吸引力两者之间产生规律性的效果。自我披露的效果似乎是根据信息披露时的环境而变化的,且所披露的信息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尤为重要。

  4、相似性。许多实验室研究现场有力地证明,其他人对我们的吸引力会随着他们在观点、兴趣、人格特点等与自己相似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一个相似的人会认为我们的观点、兴趣、人格特征等是适当的、符合要求的,故表达相似的看法或兴趣等会具有强化的意义,而有不同的表示则具有惩罚的意义。另一种可能是,相似性为个体提供了来自另一个人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吸引。一般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兴趣、人格特征等是有价值的,在这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很自然会相互喜欢并被吸引。所以,已有的经验研究证明,在观点、兴趣、人格特性方面,我们给予积极评价而其他方面与我们不同的人,与一个在上述诸方面我们给予消极评价而其他方面与我们相同的人相比,前者更会被我们喜欢,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5、能力。钦佩在能力方面胜过自己的那些人,这是个体自然的心理倾向。所以,人们总是喜欢能力较强的人。需指出的是,那些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又有可能偶然出现某种小过失的人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6、接近。在能够满足彼此需要的前提下,个体之间越近就越会相互吸引。因为接近为相互熟悉提供了更多打赌会,为彼此在接触交往中相互强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7、互补。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需求方面如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就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把人际关系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来考察的话,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是与其后继结果是密切联系的。如两个人之间吸引的相互作用会促使他们的看法或兴趣相似,而这种相似反过来又影响彼此的吸引程度和促进进一步的交往。对人际吸引结果的研究远比对其产生因素的研究少得多。但已有的证据表明,人际吸引对造成事故或犯罪的某些因素,对呼吁给予帮助作出的反应,对个体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的行为等都会产生有某种规律的影响。最普遍、最明显的直接后果是:被一个人所吸引就会产生一种接近这个人并与之交往的倾向,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当然,情境的因素,人格的因素对这种接近倾向和行为采取何种形式和途径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一名男子虽更可能对更有吸引力的女子提出约会,但只有在他预期对方会作出友好反应时才会提出邀请。又如人们会对自己喜欢而不是讨厌的人披露友好信息,但基本上只是在预期对方也同样会坦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才会真正地进行自我披露。

  1.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差异

  A文化B个人C关系D时代

  3.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B)来进行的。

  A.设备B.语言C.仪器D.媒体

  4.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能力C.类似性D.身体外貌

  5.“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C)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境D.互补

  34.心理健康

  1.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C)

  A.没有身体疾病

  B.没有身心疾病

  C.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D.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自杀作为心理障碍的最极端的后果,最常出现在以下哪一种的神经症中(C)

  A.厌食症B.强迫症C.抑郁症D.贪食症

  3.母亲的哪种行为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B)

  A.喝酒B.适量运动C.抑郁D.抽烟

  4.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B)

  A、猫叫综合症B、唐氏综合症C、特纳综合症D、弗伶综合症

  5.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6.抑制爱可能会引起哪种疾病(A)

  A、支气管疾病或癌症B、呼吸系统的疾病

  C、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D、心脏病

  7.关于心理健康者的特征,以下正确的是(C)

  A.理想追求脱离现实

  B.不能控制自我思想行动

  C.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D.不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8.如果你心里有苦闷和烦恼的事,的解决办法是:(C)

  A、憋在心里B、大发脾气C、与亲友交谈

  9.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A)

  A、自我惩罚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10.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D)

  A、自我惩罚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11.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B)

  A、行为疗法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C、精神分析D、认知治疗

  12.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D)。

  A、有充分的安全感B、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C、保持良好人际关系D、创造性

  13.(c)是某一固定观念在个体脑中反复出现,他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

  A.超价观念B.强制性思维C.强迫观念D.牵连观念

  35.心理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1.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2.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3.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4.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联系的是——D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36.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总而言之,群体对个人活动产生社会助长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一般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活动内容的难易;动机水平的激发;外界刺激的干扰。社会惰化,群体活动人数的多少与成员活动效率成正比,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在实际存在着“出工不出力”的情况,这便是社会隋化现象。

  1.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A)。

  A、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B、从众现象的存在

  C、群体消极化现象的存在D、合作现象的存在

自考心理知识精选题库【十五】.doc

本文来源:http://www.dyfwdq.com/article/V3u6.html

 阅读下一篇: